开云三任支书三种命运为民务实得民心 吉林省榆树市永生村治村纪实新华网长春10月14日电(记者 李凤双、郭翔、高楠)债务上百万、全镇第一、干群关系对立……吉林省榆树市刘家镇永生村曾是出了名的“后进村”,37公顷机动地纠纷更是搅得“村无宁日”。连续三任村党总支是三种类型,三种命运。他们的故事说明,只有“得坐到老百姓那一边”,为民务实才得民心。
地处松辽平原的永生村共11个村民小组、862户农户、3700多名村民。现年61岁的老支书周如今在榆树市里打工,他从1997年起当了10年村党总支。他接手时也是一个烂摊子,外债高达二百万元。村里想发展办企业,但办一个赔一个。
村民眼中,周属于传统的“硬管型”支书,任劳任怨至今仍有一定威望。周说:“上边让干什么咱就干什么,完成上级指令最重要”。2004年开始化解村级债务,周只能变卖家底:卖村部、卖大树、“卖”机动地……
当时,村里与48个承包户续签10年合同,每公顷一次性缴齐承包费1万元。周说,当时土地承包行情低,包出去是“很了不起的事”,该走的程序都走了。但一部分村民却说他有“私心”,随着土地承包价逐年“暴涨”,村民对周怨声载道。
2007年,41岁的刘彦飞接替退下来的周,曾办过养殖场的他想大干一场,是典型的“发展型”支书。他组织村民修桥,开始新建村部,办成了全镇“独一份”的农机合作社。
但是村民对机动地意见越来越大,打起了“罗圈儿”官司:村民告到榆树市土地仲裁部门,土地仲裁部门认定原合同无效;承包户告到榆树市法院,法院判决原合同有效。双方又把官司打到长春市中级法院。村民搭了功夫,也搭了钱,更搭了感情。
2011年春耕前,刘彦飞决定每公顷每年涨2000元,并“责令”承包户一次性缴齐10年承包款2万元,然后用这笔钱发展绿色生态村项目。不料此招一出,老支书周直摇头开云,承包户与村民对着干。
村班子几乎停摆,村民不断,一位村民说:“刘彦飞有事业心,但家住市里开云,不懂村民的心,遇事不找党员商量,自己就把事定了,大家伙很反感。”
2012年春节刚过,刘家镇不得不向永生村派驻了包村工作组,刘彦飞辞职,按照“能人治村”的理念推选新支书。曾有一部分党员推选周“回锅”,但遭到另一部分村民坚决反对:“只要周当,我们继续!”。
致富女能人王艳凤经营塑料加工厂年收入80多万元,她临危受命被“推”上了村党总支岗位开云。她先请原村干部和老党员出主意,顶风冒雪走访全村862户村民,充分尊重各方合理诉求,然后决定每公顷机动地每年增收2000元,提价部分一年一收。这一招儿立刻赢得大家赞成,难题解了,人心顺了。村民对王艳凤竖起了大拇指:“有胆量、有担当,永生村有希望了!”
村民都说王艳凤急村民之所急,解村民之所难。去年冬天发生的一件事让村小学教师李洪民记忆犹新:“我去信用社取工资,进屋就看见王艳凤身边围着20多人。”原来,这些村民因为秋粮没卖,手里没钱还,王艳凤就拿47万元现金替他们垫款周转。村民袁树森拉着王艳凤的手说:“您救了我们一家的命啊!”
王艳凤说:“得坐到老百姓一边”。她自家生意去年少收二三十万元,但却一心一意为村里谋发展。她先后争取政策修了9公里村路,村部也搬进了新址,农机合作社投入运营,总投资3200万元的度假村项目落户永生村。为了方便村民卖粮,王艳凤花7万多元在村部安装了一台地磅,供村民无偿使用。有人问她值吗?王艳凤回答:“值!既方便了乡亲,也让老百姓心里对村班子多了一杆秤。”今年6月,永生村换届选举,王艳凤再次以高票当选党总支。
榆树市委冯善国说:“后进变先进,关键看支书,农村最需要像王艳凤这样的 发展+服务型 支书”。
Copyright © 2002-2023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备案号:鄂ICP备20014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