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塑料袋1千年才能降解 全国每天使用30亿个如果不去治理,终有一天,满世界的白色将吞没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梁冬梅
9月1日,由中央17个部门联合举办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系列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启动仪式。中央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强调,节能减排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全民动员,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成为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自觉行动。
2个塑料袋9月6日早晨,他起床晚了,寝室的哥们儿帮他买回了一份粥和4个包子,由于装在双层白色塑料袋中,拿回寝室时还是热气腾腾的。
2个塑料包装袋午休了,小王到校外餐馆改善伙食,几个哥们儿点了3个菜。“叭”一声脆响,小王捏碎了一个一次性筷子的塑料包装。“哥们儿,来支烟!”小王从兜里掏出一包没开封的香烟,揭掉外面的塑料包装,给每个哥们儿发了一支。
6个包装袋、两个塑料袋饭后,几个小伙子到操场打了一场6人篮球,“来6块雪糕。”赢了比赛,小王高兴地再次慷慨解囊。雪糕不解渴,小王又去买了半个西瓜,卖瓜的大哥怕塑料袋禁不住重量,又给套上了两层。
4个包装袋下午逛街,小王买了两双新袜子、一件T恤。袜子的塑料包装顺手扔进垃圾桶,装T恤的两层塑料包装袋,他送给了小张装杂物。
1个降解餐盒、7个塑料袋、数个商品包装袋晚上,小王和女朋友共进晚餐,剩了两个菜。饭店提供了降解餐盒,并用塑料袋装好。两人意犹未尽,又去逛超市,购买了如下用品:洗衣粉一袋、饼干两盒、牙膏一盒、饮料两瓶、果冻两袋、薯片两盒、桃子1斤、葡萄1斤、玩具熊一只。结账时,收银员给了他们6个塑料袋。回到寝室,小王扔掉了两个装垃圾的塑料袋。
9月9日,周末。17时许,长春市繁荣路附近一家农贸市场。张大妈和老伴儿从市场走出来,手上拎着装有各种美食的塑料袋,记者数了数,有18个。
赵大姐3平方米的摊床,每天要使用约300个塑料袋,而这家农贸市场约有100位业主。这样计算一下,每天从这个市场流出的塑料袋就有3万多个。
“啥降解不降解的Kaiyun,能装东西就行呗,降解的要比这贵好几倍。”在光复路批发市场,一个业主拿起一捆塑料袋向记者推荐。40个一捆的小塑料袋,批发价2元,质量稍好一点的4元,这个业主每天大约能卖出200捆。
一位姓吴的业主经营塑料袋3年了,他说:“来这儿批发塑料袋的基本是市场和饭店的,几乎没人问降解塑料袋。降解塑料袋成本太高,利润小,没人愿意经营。”
塑料袋在超市的使用率是很高的,一位中型超市的负责人透露,每天使用塑料袋(特大、大、中、小4种塑料袋)约1.37万个,一个月可达到41.1万个。
放眼望去,垃圾场上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工作人员正驾驶翻斗车,把生活垃圾倒入事先挖好的大坑。之后,一辆推土机在上面反复碾轧。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长春市固体废物管理处日处理生活垃圾2500吨,其中会有成吨不可利用的塑料垃圾。
“塑料袋太多了。我们每天开着推土机和专用汽车在上面轧垃圾,车轮和车链总会被这些五颜六色的塑料袋缠住。不降解的塑料袋埋在土里多少年也不腐烂。”工作人员说。
塑料袋“晓塑”被长春市郊区某工厂生产出来,送到光复路批发市场。一个批发塑料袋的男子买走“晓塑”,来到一个农贸市场。
卖菜的李阿姨买走了“晓塑”。一位大娘来买西红柿,“晓塑”被扯了下来。傍晚Kaiyun,“晓塑”被扔到楼下垃圾点。天亮了,“晓塑”被装上垃圾车,转移到保洁车上,半个小时后,被运到郊区……
9月5日,本报还联合腾讯网作了关于“白色污染”的网上调查。截至9月10日17时,1399名网友填写了调查问卷。59.4%的网友愿改用布袋和竹篮以减少污染。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梁冬梅说,白色塑料污染是全球面临的环保问题。塑料降解时间长,潜在的危害更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进入土壤里,会影响土壤内的物、热的传递和微生物生长,改变土壤的特质。进入土壤后,废塑料制品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
废弃在地面和水上的废塑料袋,容易被动物当做食物吞入,塑料袋在动物肠胃里消化不了,导致动物肌体损伤和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农村和海洋,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中塑传媒首席执行官沈润南对记者说,市场上常见的“降解塑料”Kaiyun,实际只是在塑料原料中添加了淀粉,填埋后因为淀粉的发酵、细菌的分解而产生形状的碎裂。这是一种物理降解,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塑料产品的化学性质。
塑料袋焚烧并不是解决塑料污染最好的办法。塑料产品的成分主要是聚乙烯或聚苯乙烯,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对有害的“毒烟”,容易对环境造成影响、对造成伤害。
对于塑料产品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回收、再生。塑料袋、饭盒这些物品的回收技术难度并不高,问题在于回收过程中耗费的人力、很大,造成这些物品大量被废弃。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从生产源头上使用可降解的材料。现在一些新材料如玉米塑料,就是从玉米中提炼出乙醇,然后聚合成为塑料。
沈润南表示,每生产1吨塑料制品,生物质原料的价格要高于石油质材料1500元至2000元,所以推广难度很大。这就需要政府从政策、法规上采取强制措施,严厉禁止不可降解产品的生产、流通,并明文规定塑料制品生产商在生产过程必须为产品的循环回收尽责任和义务。
“目前还研究出一种木塑材料,它可以在很大范围上取代塑料,一旦得到应用,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沈润南表示。
Copyright © 2002-2023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备案号:鄂ICP备20014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