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20-88888666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为绿水青山筑起保险屏障 探访浙江绿色保险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4-07-26 20:59浏览次数: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为绿水青山筑起保险屏障 探访浙江绿色保险创新实践踏入红日药业旗下湖州展望天明药业的厂区,一座高高矗立的厌氧塔便映入眼帘开云。“虽然我们这里工艺相对并不复杂,但毕竟涉及化工,仍然有环境污染的风险。”展望天明办公室主任汪书宝告诉《金融时报》记者,眼前这个造价不菲的“大家伙”,便是为达到环保要求而斥资兴建的。“企业一旦发生环境事故,造成的损失很大,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以防万一。”对于这类企业而言,以环责险为代表的绿色保险为其生产经营加上了一道“安全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保险的作用不容忽视。近日,《金融时报》记者前往浙江,在湖州、衢州两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采访了解当地绿色保险实践。

  衢州是浙江省著名的化工产业制造基地,也是国家级氟硅新材料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面临着生产安全和环境污染的双重风险管控压力。人保财险衢州市分公司在当地创新推出的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综合责任保险(以下简称“安环险”),成为参与环境污染风险源头治理的重要探索。

  置正有机硅总经理刘林生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该公司所涉及生产加工阶段的污染相对较轻,但投保安环险可以免除后顾之忧。

  与简单地为投保企业环境风险提供保险不同,利用风险管理服务为风险隐患作“减法”,是衢州安环险模式的突出特点。“保险公司要来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给我们提出改善建议,在重大节假日还要定期排查。此外,保险公司还会及时提醒帮助我们在相关环保法律法规更新后做到合规。”刘林生说。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时正好遇见第三方机构人员在厂区进行例行检查。“消防管网压力表要求有强检标志,泵冷却连接管应该用金属管,而这里用的是塑料管。”第三方机构人员向一旁的企业相关负责人一一指出潜在风险点。

  人保财险衢州市分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在安环险模式下,其建立了“1+1+N”风险管理体系。一方面,专门设立绿色保险团队,负责风控整体设计、调度、考核;另一方面,依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做好安环险的整体规划,并开发线上服务平台,分析风险防控的重点,做好日常第三方服务监控。同时,引入多家第三方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隐患排查、风险评估、员工培训、技术咨询、危险作业管理等服务指导。

  据上述负责人透露,目前,衢州引入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从4家增至15家开云。截至2021年6月底,第三方服务机构已为参保企业提供15700余次服务,发现风险隐患超35000个。

  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湖州绿色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厂房正拔地而起。除了建筑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外,还有一个群体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们就是保险公司为投保了绿色建筑性能保险的企业所聘请的第三方机构人员。

  “在我们投保了绿色建筑性能保险后,人保请来了第三方机构开云,针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要求,给了我们很多详细的建议,从而帮助我们能够以更加合理的成本达到绿色建筑的评定要求。” 湖州绿色新材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总经理朱丽婷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近年来,湖州市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提出对达到星级的绿色建筑,按照星级等级给予容积率叠加奖励。在此背景下,湖州在全国首创绿色建筑性能保险的“保险+服务+监管+信贷”新模式。

  2021年5月,人保财险湖州市分公司与湖州滨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全国首个住宅领域的绿色建筑性能保险协议。后者旗下的滨江半岛项目是绿色建筑二星项目,按照湖州市推行绿色建筑的相关规定,可给予2%的容积率奖励,但如果最终未能获评运行二星,企业需要补交容积率相关费用。“绿色建筑性能保险介入后,不仅能为企业转嫁风险,还促进了绿色建筑相关政策的实施,充分体现了绿色金融和绿色建筑协同发展的优势。” 人保财险湖州市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湖州绿色建筑性能保险的服务链条不断延伸,已发展出“保险+服务+科技+信贷”模式。目前,人保财险湖州市分公司正与浙江伟大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对接神农健康谷一期康养康复中心项目,该项目绿色建筑星级为二星。由于整个项目的投资金额较高,企业的资金压力很大,“保险+服务+科技+信贷”模式有望在额度、利率等方面助企业一臂之力。

  《金融时报》记者在衢州、湖州采访时还了解到,两地在绿色保险方面作了诸多有益探索。例如,为了鼓励居民绿色出行,人保财险在两地推广电动自行车保险,加强警保合作,充分发挥了保险的社会治理功能。

  浙江银保监局相关业务负责人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浙江银保监局引导辖内保险机构主动作为,积极开展绿色保险机制创新,率先在全国推出多种产品和服务,在参与环境风险源头治理、补偿气候灾害损失、提供绿色资产风险保障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截至目前,浙江银保监局辖内共有40余家保险公司开展绿色保险服务,提供五大类20余种绿色保险产品,涉及工业、农业、交通、建筑等诸多领域,基本实现了浙江省全覆盖。各保险机构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作为确定保险费率的重要依据,实行相关保险产品费率差异化定价。

  “浙江森林保险已持续开展10余年,对维护全省林业生产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近几年浙江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险,风能、太阳能发电设施等保险也迅速发展。”上述负责人表示。

  此外,记者还从浙江银保监局了解到,浙江保险业积极发挥险资期限长、资金量大等优势,有力支持绿色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至2020年,保险资金通过债权投资计划的方式共投资温州、台州市域铁路项目合计115亿元,极大地促进了城郊间绿色公共交通运输设施发展。2020年,保险资金投资义乌疏港高速公路工程项目30亿元、投资杭绍台铁路项目20亿元,有力支持了浙江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020-88888666